眼下,全國產糧第一大省黑龍江正冰天雪地。部分農民一改農閑時“圍著火炕嘮嗑”的傳統,投入到一個個熱火朝天的涉農“補習班”中。高質量農民培訓教育的場景在黑土地競相上演:種植技能培訓助力農民多種糧、種好糧;電商運營培訓幫助更多鄉野好貨走向全國;非遺傳統技藝培訓幫助農民增收的同時提升審美水平……
“實用帖”助力農民種好地多打糧
千里沃野,秋收冬藏。廣袤的黑土地已被皚皚白雪覆蓋,忙碌許久的農民進入“貓冬”時期。充電學習、提升技能成了部分農民的新選擇。
2023年11月下旬的一天,黑龍江省依蘭縣農業農村局會議室內座無虛席。2023年高素質農民玉米培訓班上,160余名種糧大戶、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不時認真地寫著筆記。黑龍江農機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農機標準化崗位專家武寶傳,正在向學員們講授玉米大壟密植與單產提升種植技術要領。
“一些農民傾向選擇晚熟玉米品種,認為品種越晚熟產量越高,實則不然,這是一種認識誤區?!蔽鋵殏髡f,如果晚熟品種不能完全成熟、品質不佳,也賣不上好價錢,建議選擇中早熟品種,并適時早播,以獲得更好品質的糧食和更高的產量。
“種好地、多打糧,是廣大農民共同的心愿?!蔽鋵殏髡f,他在黑龍江墾區從事一線農業生產技術工作數十年,在培訓中結合墾區耕整地、播種、田間管理等環節的作業質量要求和標準,將標準化的農業生產流程推廣給更多農民,幫助他們更新種植觀念,提升種植效益。
依蘭縣愚公鄉先鋒村村民劉艷民聽得入神,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了老師傳授的技術要領?!皺C會難得,一定要把新型技術學到手?!?/p>
“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師傳授施肥的技巧,以往我們都施到壟溝底部,但由于施肥時玉米作物根系還不發達,不能觸及肥料,導致吸收效果不好?!眲⑵G民說,老師指導他們找準施肥位置,使玉米秧苗更好地吸收養分。
授課教師的“實用帖”讓現場學員直呼“解渴”?!袄蠋熃淌谖覀兦锸蘸笠獙⒔斩捝罘€田后起壟,讓耕地‘黑色越冬’,來年可以更早播種,為作物生長留出更多時間,糧食自然成色更足、產量更高?!?2歲的三道崗鎮永平村村民郭琳琳說。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科教處一級主任科員徐淼說,開辦培訓班的目的是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隊伍,由他們引領更多人才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讓農民的職業吸引力發散出來。
徐淼說,黑龍江省將培育高素質農民作為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問題的重要途徑。2016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在全省13個市(地)、71個農業縣(市、區)實現全覆蓋,通過云上課堂、集中課堂、田間課堂并重的培訓形式,截至目前,培養壯大了一支18.8萬人的高素質農民隊伍。
短視頻直播將鄉野好貨推向全國
“今天,我們走進大山深處,帶你去捕魚摸蝦!”在黑龍江省饒河縣的一處深山中,五林洞鎮青年盧戰開正在和幾名村民拍攝“跑山”視頻。
饒河縣地處三江平原核心地帶,與俄羅斯隔烏蘇里江相望,生態優良,特產東北黑蜂蜂蜜純凈甜美。在大山深處,盛產山野菜、松籽等山特產品。盧戰開的愿望就是上網將家鄉的好產品賣出去。
2018年末,他開始以網名“盧小開”發布短視頻,展現真實的東北林區生活。幾年間,靠著自己不斷摸索,全網粉絲量已超過800萬?!傲謪^小萌”“林區彬彬”“小剛剛的鄉村生活”……憑借著積累的電商運營經驗,盧戰開已幫助“孵化”多名短視頻創作者,其中有的粉絲量已超過百萬。
盧戰開正在直播帶貨,介紹農產品。(受訪者供圖)
除了“孵化”主播外,盧戰開還參與縣里組織的電商培訓活動,為當地農民傳授電商運營經驗?!皩τ谌腴T級的學員,教授一些視頻拍攝、剪輯技能;對于有基礎的學員,傳授一些流量獲取和變現的高階技能?!北R戰開說。
饒河縣數據和電子商務發展中心主任騰華軍說,2023年饒河縣共開展免費電商培訓18場,受眾2700余人,旨在打造一支電商骨干隊伍。截至目前,共培育本地官方直播團隊73個,打造擁有百萬級粉絲量主播14個、十萬級以上粉絲量主播100個。
烏魚繡繡出美好生活
在黑龍江省北安市烏魚繡傳承展示館內,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春艷正和繡娘一起飛針走線。
烏裕爾河的源頭在北安市,烏魚繡兼容并蓄了烏裕爾河流域各民族刺繡技法,形成獨具特色的刺繡風格,融合了豪放與細膩。
王春艷正在團扇上繡制藍色的蝴蝶,40分鐘后,繡了一半蝴蝶翅膀,隨即又繡另一半?!霸诖汤C過程中如遇到蠶絲不柔順,一定要把打結的絲線去除,保留最精華的部分才能繡出有光澤感的圖案?!蓖醮浩G說,電腦刺繡繡出來的圖案千篇一律,而烏魚繡融入了繡娘的匠心,作品更有神韻。
王春艷介紹,烏魚繡在繡制人物皮膚、五官、毛發時,要用比頭發還細的桑蠶絲線,下針時,不同于一些刺繡慣用的“小針腳”,要用粗獷的“長針腳”繡出靈動細致的圖案。
“烏魚繡上手很快,基本針法學習一周左右便能掌握,我們去年培訓了270人,有176人培訓合格?!蓖醮浩G說,對于培訓合格的學員,會分配刺繡任務,根據圖案的復雜程度支付報酬。自2006年開始,她陸續在北安市的通北鎮等地建立培訓孵化基地,培訓近5000人。
北安市石泉鎮石華村村民張煥正在家中繡制烏魚繡作品,不一會兒,一朵栩栩如生的玫瑰花現出雛形?!斑@是最新接到的訂單,在旗袍上繡制玫瑰花,我領了100多件,給孩子做完飯就開始干活?!睆垷ㄕf,完成一件作品可以獲得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收入。
半月談記者:孫曉宇 /編輯:張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