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泵珴蓶|的詞《清平樂·會昌》曾這樣點贊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的壯美風光。近年來,會昌縣以工業理念謀劃現代農業發展,探索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村集體經濟建設。2022年,會昌縣村集體經濟經營性總收入超過8500萬元,村均經營性收入超過36萬元,同比增長33.3%。
山鄉建起數字產業園
夏秋之交,在會昌縣小密鄉“小密硒谷”產業園內,稻谷迎風涌動,掀起滾滾稻浪;大棚里果蔬鮮花蓬勃生長,鮮嫩欲滴。
小密鄉富硒土壤資源豐富,當地成立小密硒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整合鄰近5個村的土地發展富硒產業,打造數字化的“小密硒谷”富硒產業園。公司總經理劉榮生介紹,產業園內的高標準農田種植雙季稻,插秧、灌溉、施肥全程機械化操作,引入的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作物種植、蟲情監測、農資倉庫的數字化管理,今年早稻畝產達900多斤。
為做好品牌培育文章,小密鄉還以數字思維構建“一物一碼”標準體系,實現農產品信息全過程可追溯。同時,小密鄉積極開展富硒科研與產品開發,與贛南科學院合作建設市級富硒農業生產示范基地,開展土壤改良、品種篩選、技術標準化等富硒科研項目。早稻、大豆、花生、平臥菊、三七、馬齒莧等高聚硒品種實現落地試種。
“目前,小密鄉已經創建高標準富硒示范基地2個,認證富硒產品3個,種植富硒水稻2000畝、富硒臍橙1000畝、富硒蔬菜1000畝?!毙∶茑l鄉長黃武山說,在此基礎上,開拓“產業+旅游”的農旅融合發展路徑,鮮切花卉生態產業園、貝貝小南瓜產業基地、楊梅湖生態臍橙文化主題公園等鄉村旅游點串聯起休閑觀光農業體系,推動傳統農業比肩工業標準轉型升級。
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小密鄉的數字農場綠意蔥蘢
鄉村振興基地聚合村民就業需求
入夜,會昌縣西江鎮鄉村振興產業基地的4層白色小樓燈火通明:制衣、縫邊、組裝、粘膠、發貨……14家企業的生產車間忙個不停,電腦平車縫紉機發出的咔嗒聲響與墻壁上的時鐘交織共鳴。
脫貧攻堅期間,西江鎮曾涌現出一批服裝加工作坊,但大多存在分散化、規模小、管理難等短板,難以充分解決群眾就業需求。過完年后,西江鎮的青壯勞動力大多前往東南沿海打工。
2018年,西江鎮整合各村扶貧項目資金,建設西江扶貧車間,此后又更名為鄉村振興產業基地?!爱敃r進駐企業只有9家,員工也不過1200人?!蔽鹘傕l村振興產業基地管委會負責人宋瑞陽說,為了吸引更多企業入駐、更多村民參與,扶貧車間管委會的工作人員每天開著白色小卡車,掛上“收入高,待遇好,西江扶貧車間喊你來上班”的牌子,宣傳基地內企業招聘需求和工資待遇。
得知鎮上有了產業基地,西江鎮灣興村村民劉件華來到基地里的會昌縣宏騰制衣有限公司做車工?!霸谶@里上班一個月能拿到3000多元,離家近,也方便照顧家人?!眲⒓A說。
“我們的員工大都是附近村民,上下班很方便?!焙牝v公司負責人許春鳳說,產業基地讓中小微企業得以“抱團發展”,人力、物流、服務等方面的集聚效應降低了企業成本。
隨著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越來越多的企業“筑巢”西江,曾經空蕩的廠房不斷“長膘”,停車棚、餐廳、電影院等配套設施也運營起來。目前,產業基地共入駐服裝、鞋帽、電子領域企業14家,吸納當地1500多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去年我們開始著手建設二期項目,目前10棟在建標準廠房已全部被企業預定?!彼稳痍栒f。
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西江鎮鄉村振興產業基地
“村司融合”為股份制市場化經營鋪路
不久前,半月談記者來到大山深處的白鵝鄉梓坑村,只見村前溪水瀠洄,荷花綻放,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清香。修葺一新的建筑整齊排列,房前屋后栽種著蔬果綠植,空坪處晾曬著南瓜、茄子,一派恬淡的田園風光。
走進村民賴菊花家,空調、熱水器等家電一應俱全。賴菊花正為兩位游客辦理入住手續?!罢r家菜、品農家飯、住農家屋,游客住下后吃住都在我家,體驗地道的鄉村生活?!辟嚲栈ㄕf,去年僅旅游收入就超過5萬元。
“盤活閑置房源,鼓勵引導群眾自主參與,吸引57戶農戶發展民宿105間,民宿年增收約50萬元?!辫骺哟妩h支部書記肖連京說,村里組建村集體企業梓君公司,以“村司融合”的模式,整合村內“農旅”資源。村里打造的豆腐、米粿、釀酒、手工餅、珍珠粉等10家特色小吃商鋪,每年收益約20萬元。
目前,梓坑村已拓展出定制(眾籌)農業、研學培訓、旅游民宿、商超運營、勞務派遣、后勤服務、茶飲酒館、餐飲小吃等八大產業項目和形態。通過“村司融合”的股份制市場化經營,梓坑村新增300多個就業崗位,吸引80余名外出務工人員回流,全村人均年增收3萬余元。
“老區不老,風景獨好。未來已來,會昌必昌?!睍h委書記潘金城說,會昌以工業化理念謀劃發展現代農業,做強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做深做實“土特產”文章,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半月談記者:劉楊/編輯: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