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7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59303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其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長6.3%。如何看待當前經濟恢復的態勢?下半年經濟增長動力幾何?宏觀調控如何用好政策空間、找準發力方向?
上半年經濟穩步復蘇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表示,上半年經濟增長5.5%,比一季度加快1.0個百分點,表明我國經濟穩步復蘇的運行態勢并未發生改變,并為全年實現預期增長目標奠定了基礎。
今年上半年,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有強有弱,其中消費同比增長8.2%,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8%,出口同比增長3.7%。
消費成為上半年經濟保持較快發展的第一拉動力。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7588億元,同比增長8.2%,比一季度加快2.4個百分點。6月以來,在端午假期和暑假的帶動下,居民的出行熱情高漲,12大城市地鐵客運量、百城擁堵指數仍然位于近5年最高水平。房車露營、休閑旅游、夜間消費……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居民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消費較快恢復。
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亮眼。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43113億元,同比增長3.8%。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2%,制造業投資增長6.0%。
上汽時代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一輛運輸車運送動力電池系統件 / 李博 攝
連平表示,我國基礎設施投資、制造業投資表現平穩,裝備制造業投資是其中亮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1.8%、13.9%,對整個制造業投資拉動效果明顯,這也與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相匹配。
與此同時,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1萬億元,規模在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0萬億元,同比增長2.1%。阿里國際站行業與商家業務負責人秦奮認為,隨著新技術的推動,海外企業的采購習慣正在快速向線上轉移,數字外貿已經成為全球貿易的必選項和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理性把握當前宏觀經濟形勢
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會出現一些經濟指標數據的波動,要理性看待和把握。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國家發改委政研室主任金賢東表示,當前經濟運行正處于恢復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依然較大,經濟持續恢復發展仍面臨需求不足、動能不強和一些領域風險累積等困難挑戰。
“但我們更要看到的是,中國經濟歷來都是在披荊斬棘中一路前行、在戰勝困難挑戰中不斷發展壯大?!苯鹳t東強調,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這些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前進中的問題,也都能夠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創新、促進發展的辦法來逐步加以解決。
暑期以來,陜西西安市區消費場所人氣旺盛 /邵瑞 攝
最新公布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體現了這一趨勢。7月3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制造業PMI為49.3%,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
制造業PMI是反映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的重要先行指標。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認為,指數回升反映出經濟運行呈現回升向好的基本態勢,這種回升向好的動能在進一步增強。
精準施策,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宏觀政策動向備受關注。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從總體目標、宏觀政策調控、擴大國內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活躍資本市場等多個方面,對下半年經濟工作進行了部署。
此次會議強調“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會議還提出“通過終端需求帶動有效供給”,進一步明確了“促消費”是解決當前“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路徑。
值得關注的是,會議指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這體現了中央對資本市場的高度重視。
“活躍資本市場對提升實體經濟投資和金融市場投資都具有重要意義?!边B平指出,一方面,資本市場是資本要素收益的“晴雨表”,向好的資本市場意味著較高的資本預期收益,將激勵眾多國有及民營企業家加大對實體企業的投入,將實體企業的良好發展更好地在資本市場實現資本化;另一方面,資本市場是財富管理市場的穩定器,向好的資本市場有利于吸引更多民間資金投入其中,將更好發揮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功能。
同時,為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此次會議提出“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
當前國內房地產市場部分地區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況,需要加快需求釋放,有效匹配住房供給。不少專家判斷,部分符合條件的一線和重點二線城市有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激活購房需求。
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關鍵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關于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抓好抓實一系列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有效落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半月談記者:桑彤(參與采寫:陸冠宇)/編輯: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