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漢武帝元狩間,彩云見于南中,遣使跡之,云南之名始此?!边M入新時代,云南邁上奮力趕超、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軌道。經濟增長速度連續多年保持全國前列,經濟總量全國排名從第24位升至第18位,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復興夢。作為全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錨定2035年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實施“三年上臺階、八年大發展、十五年大跨越”的“3815戰略”,接續推進優勢產業強起來、基礎設施通起來、人民生活好起來,奮力譜寫中國夢的云南篇章。
從今天起半月談連續推出《追夢彩云之南》系列報道:《錨定高質量,發展連級跳》——追夢彩云之南(一)、《第二次“一步跨千年”》——追夢彩云之南(二)、《人與自然:相看兩不厭》——追夢彩云之南(三)、《放眼看世界,打開幾扇窗》——追夢彩云之南(四)。今天刊發第一篇。
優勢產業強起來
滇川交界金沙江上,大國重器白鶴起舞。
2022年12月,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單機容量100萬千瓦的白鶴灘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發電。這標志著我國在長江上建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對保障長江流域防洪、發電、水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投產發電的白鶴灘水電站 江文耀 攝
白鶴灘水電站創造單機容量、地下洞室群規模等六項世界第一,見證我國勇闖世界水電“無人區”。該水電站多年平均發電量624.43億千瓦時,能夠滿足約7500萬人一年的生活用電需求,可替代標準煤約1968萬噸。
白鶴灘是世界水電新標桿、中國水電新名片,也是云南綠色能源崛起的代表。據云南省能源局介紹,截至今年3月底,云南發電裝機容量達11509.4萬千瓦,其中水電和新能源占比超過85%。自2019年以來,能源產業成為云南第一支柱產業。
這是川滇交界金沙江上的白鶴灘水電站一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云南省能源局局長盧文祥說:“能源產業的跨越發展,促進全省經濟結構與產業格局深刻變革,開創全省經濟多輪驅動的新局面,支撐全省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突破?!?/p>
發揮能源優勢,云南加快推動綠色能源與綠色制造融合發展,努力打造“中國綠色鋁谷”和“世界光伏之都”。近年來,魏橋創業集團、寧德時代等各行業龍頭企業紛紛在滇布局。
工業強動力,文旅展魅力。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云南旅游迎來“報復性增長”,網友感嘆“半個中國的人都在云南”。中國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介紹,今年“五一”假期,云南文旅市場延續春節以來持續向好的態勢。全省共接待游客3501.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49.6億元,比2019年同期增長都超過一倍。
云南省文旅廳副廳長楊德聰介紹,近年來,云南深入推進“整治亂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質”旅游革命“三部曲”?!安缓侠淼蛢r游”等旅游亂象得到有效遏制,“30天無理由退貨”成為誠信云南新標志和云南旅游新品牌,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等深入發展。
一名顧客在昆明斗南花市購買鮮花 陳欣波 攝
打好高原特色農業這張牌。云南幾乎囊括各種氣候類型,造就了氣候、光照、水源、物種等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云南謀劃做強高原特色農業,實現資源大省向農業大省的轉變,朝著現代農業強省邁進。
2022年,云南鮮切花產量180億枝,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000億元;茶葉產量53.39萬噸,全產業鏈產值1380億元……云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李國林表示,云南綠色有機農產品極大豐富了全國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飲云茶、賞云花、喝云咖”逐漸成為新生代消費潮流。
2022年,云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推進產業革命、作風革命和效能革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全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8954.2億元,同比增長4.3%,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基礎設施通起來
“五一”假期,來自廣西民族大學的大四學生伍思科實現一個心愿——坐火車去老撾旅行。他從南寧乘坐高鐵到昆明,再換乘中老鐵路D887次列車,一路向南直達萬象。得益于中老鐵路開通跨境客運,兩國跨境游的“雙向奔赴”照進現實。
從老撾萬象站駛出的D888次列車行駛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境內的中老鐵路橄欖壩特大橋上。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這是云南基礎設施內聯外通的生動見證。
云南自古行路難。前些年,我國鐵路網絡已密如蛛網,但在橫斷山區邊緣“戛然而止”,使得橫斷山區成為我國少有的人口較為稠密卻沒有鐵路覆蓋的地區。
2015年,云南下決心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啟動路網、航空網、能源網、水網、互聯網“五網”建設五年大會戰,力圖從根本上改變云南基礎設施落后的狀況?!笆濉逼陂g,云南完成基礎設施投資約1.8萬億元,投資規模力度空前。
從“山間鈴響馬幫來”到“通江達海連世界”,云南交通條件實現歷史性跨越。目前,云南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超過1萬公里,農村公路超過27萬公里,均居全國第二位。鐵路運營里程4981公里,其中高鐵運營里程1212公里,全省16個州市有一半通了高鐵。民用機場數量達15個,居全國前列。
臺車在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運輸鮮花。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云南境內江河縱橫、湖泊眾多,但長期受工程性缺水之苦。近年來,云南加快實施“興水潤滇”工程,2012年到2022年累計完成水利投資超過6300億元,全省“河湖連通、西水東調、多源互補、區域互濟”的立體性、綜合型、多功能供水安全骨干網絡正在全面鋪開,供水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高。
“五一”假期,滇中引水工程楚雄一標段,中鐵八局項目部9個作業面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65名管理人員和639名工人堅守一線施工忙。保持“一刻也不能停、一天也誤不起”的狀態,建設者們鼓足干勁,確保工程建設高質高效推進。
滇中引水是我國在建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的引水調水工程。其輸水總干渠長664公里,從玉龍縣石鼓鎮的金沙江取水,途經麗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紅河6個州市,設計年引水量34億立方米,總投資超過1200億元,建成后可惠及沿線上千萬人,從根本上解決滇中嚴重缺水問題。
近年來,云南5G基站、新能源充電樁等新型基礎設施也加快建設。在云南最偏遠的貢山縣獨龍江鄉,南方電網云南電網公司近期新建3個充電樁。在當地工作的楊時平是全鄉第一個買新能源車的人,原來在家用插座充電要一個晚上才能充滿,現在用充電樁1個小時就夠了。他說:“如果沒有充電樁,游客肯定不敢開新能源車來獨龍江?!?/p>
這是云南省巧家縣海壩光伏電站一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人民生活好起來
初夏的烏蒙山區,陽光和煦,鮮花盛開。
吳學綱站在田埂邊上檢查蜂箱??粗劭蛏吓罎M蜜蜂,蜂房里灌滿蜂蜜,他的臉上漾起笑容。吳學綱所在的昭通市鎮雄縣有56萬脫貧人口,是我國脫貧人口最多的縣。
在政府引導下,曾經務農謀生的吳學綱投身養蜂產業?!敖衲晔粘刹诲e,6000多箱蜜蜂估計能產35噸蜂蜜?!眳菍W綱說,他的蜂蜜遠銷北上廣等大城市,他還把蜜蜂養殖的經驗和技術教給村民,帶動更多群眾過上“甜蜜”生活。
打贏脫貧攻堅戰,云南百萬貧困群眾“挪窮窩”“換窮業”,933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脫貧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4749元提高到2022年的14027元,實現從解決溫飽、到總體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勝利脫貧后,云南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就業是民生之本。近年來,云南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努力擴大就業容量、改善就業結構、提升就業收入。2012年至2022年,云南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40萬人。今年截至3月,云南1553萬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
一名花商在昆明斗南花市轉運玫瑰花,準備進行銷售。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今年春節后,鎮雄縣潑機鎮李官營村村民鄧聲鳳和丈夫宋大伍乘坐“務工專列”,到浙江臺州一家戶外旅游用品企業工作。鄧聲鳳說:“我們兩口子工資加起來每個月將近9000塊,比起在家里盤莊稼嘛,打工收入還是高多了?!?/p>
“爛尾樓”曾經是民生痛點。近年來,云南成立省級協調機制,實行“一樓盤一方案”,合力推進化解“爛尾樓”工作。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334個存量爛尾樓項目均已盤活,其中201個項目已經交樓,讓數十萬群眾圓了“安居夢”。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近年來,云南不斷加大真金白銀投入,兜住民生底線,增進民生福祉,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讓邊疆各族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半月談記者:李銀伍曉陽林碧鋒 /編輯:蘇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