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原碧霞
昔日渺無人煙的戈壁荒灘上,一眼望不到頭的藍色光伏板整齊排列;光伏板下,原本寸草不生的土地,長出了綠色植被,一只只肥碩的羊正在埋頭吃草。這是半月談記者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南部的塔拉灘采訪時,不斷映入眼簾的場景。
這些羊在當地被稱為“光伏羊”,光伏板和羊群奇跡般實現“羊光互補”。近年來,海南州以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為契機,利用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在荒漠化土地上發展清潔能源,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同時,推進生態畜牧業的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肮夥颉钡酿B殖模式為青藏高原乃至世界同類地區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提供了有益借鑒。
板上發電,板下養羊
塔拉灘,平均海拔近3000米,這里日照豐富,曾因極度干旱和沙化,98.5%的區域淪為不毛之地。2012年,我國首個千萬千瓦級太陽能發電基地在此開建,塔拉灘也迎來了命運的轉折。
“海南州光伏產業園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園區。光伏電站建的地方,都是荒漠化或半荒漠化土地,光伏電站建成幾年運行后,我們發現,光伏板下的植被生長得很快?!鼻嗪J『D现菘茖W技術局局長謝康勇介紹,經過觀測,沙漠戈壁灘鋪上光伏板后,水分蒸發量減少30%,風速降低50%,植被覆蓋率3年間達到80%?!斑@些長起來的草遮擋了光伏板,影響光伏發電;在秋季草干了以后,光伏電站的防火壓力非常大?!?/p>
怎么辦?海南州創新發展“板下經濟”,探索出“光伏+農牧業”的“牧光互促”新模式。
華能青海分公司駐共和縣鐵蓋鄉下合樂寺村駐村第一書記陳立宏告訴半月談記者,公司將近10萬畝的“光伏牧場”免費向村里養殖戶開放?!拔覀儠δ撩襁M行安全培訓,幫助他們掌握安全常識,避免安全隱患?!?/p>
如今,每年的6至10月,塔拉灘周邊牧民的羊群可以免費進入光伏園區采食?!澳撩癜蜒蜈s進去吃草,羊吃不到草的地方,由牧民把草割掉,這樣冬季羊也有了藏草,企業也減少了雇傭人割草的成本。牧民增收,企業降本,一舉兩得?!标惲⒑暾f。
高原地區可持續發展新探索
“牧光互促”模式一經推出,就得到了廣大牧民群眾的廣泛支持。目前,僅共和縣的存欄“光伏羊”就達1萬多只。
這種獨特的“牧光互補”模式,既解決了光伏園區除草難題,降低了企業管護成本和火災隱患,又為牧民節省了飼草開支,提高了羊群成活率。羊群產生的糞便還成為天然肥料,滋養著土地,形成良性循環。
截至目前,海南州共和縣光伏牧場面積達12.07萬畝,輻射帶動村集體經濟21個、農牧戶6032戶,年周期性可飼養藏羊1.96萬只,增加收益392萬元,節約飼草成本402.78余萬元,形成了生態鏈、循環產業鏈深度融合,太陽能產業、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畜牧業相得益彰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現在我們的光伏羊太肥了,需要減肥?!敝x康勇說。陳立宏告訴半月談記者,目前該公司光伏牧場有6000多只羊,“因為現在的草場面積可以供應更多的羊,所以現有的羊都吃得很肥”。
據介紹,在海南州609平方公里光伏園區規劃內所有項目建成后,預計種草面積達到450平方公里,年產草量11.8萬噸,可養殖近8萬羊單位(牲畜的計量單位),按每年55%的出欄率計算,年均增加收入可達600萬元。
下一步,海南州將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創新完善“光伏羊”養殖模式,壯大“板”下經濟,加快推進“光伏羊”產業發展,提高“光伏羊”品牌的知名度,充分發揮“牧光互補”對各族群眾創業就業、民族團結、增收致富的拉動作用。
半月談記者看到,光伏板下,大片牧草茁壯成長,為生態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優質飼料,“光伏羊”正成為這片土地上可持續發展新亮點。海南州也通過發展“光伏羊”養殖模式,實現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高度統一,為青藏高原乃至世界同類環境敏感和生態脆弱地區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提供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