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擊地聲如鍛錘般響徹夜空,這座孕育了新中國340余項“第一”工業重鎮的心跳正強勁復蘇。
當萬人同頻高唱《咱們工人有力量》的旋律穿透云層時,我這個20多年前在株洲硬質合金廠(株硬集團)工作過的職工,手里攥著快化了的“601”老冰棒,站在株洲“廠BA”籃球賽的場邊。糖水黏糊糊地滲進指縫,“時光隧道”讓我仿佛看到了1954年建601廠時鋼水奔流的火熱場景,同時也感受到了此刻球場上沸騰的激情——株洲“廠BA”的籃球熱潮,讓“制造名城”的榮光與“幸福株洲”的活力一起脈動起來。
上世紀九十年代,株洲市“廠際間籃球賽”如火如荼。(資料圖片)
工業血脈:燒結爐里的年輪印記
1954年,工人們在荒地上點著煤油燈,肩扛手抬建起了工廠。1988年,簡陋的水泥球場上,年輕工人們揮汗如雨,籃球就是他們最好的消遣。2023年,在閃耀的LED大屏幕下,“廠BA”點燃了深藏在這座城市血脈里的工業基因。老工人們常說:“爐火不旺煉不出好合金,汗水不足打不出好配合?!边@句話,正是株洲這座工業城市最硬核的生存哲學。
老師傅們還記得1988年廠礦聯賽上,被化工廠隊一個三分球絕殺的往事。那時候,株洲有七十八支廠礦籃球隊在水泥地上拼搏,搖著蒲扇的工人家屬擠滿了看臺,打下了“籃球城”的堅實基礎。如今,株硬集團的球員于洋在三分線外躍起,他戴著金絲眼鏡,眼神專注得像在檢查精密零件。球應聲入網的瞬間,西北看臺上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熱處理車間淬火成功啦!”——這聲特別的吶喊,就是“幸福株洲”最滾燙的注腳。
6月13日晚,2025年株洲“廠BA”籃球錦標賽在株洲市體育中心開幕。周陽 攝
集體記憶:永不冷卻的精神窯爐
球場上巨大的標語寫著:“聚攏來是煙火,攤開來是人間”?!皬S一代”的老師傅們:白發蒼蒼的他們方陣整齊,高唱《打靶歸來》,皺紋里仿佛還藏著當年的機油味?!皬S二代”的中年人:他們摩挲著泛黃的老照片,對孩子說:“看,你太爺爺當年就在這里投進過絕殺球!”?!皬S三代”的年輕人:舉著冰棒興奮地指著球場:“快看!爺爺當年的12號球衣在發光!”
這場被稱作“工業圖騰”的籃球盛會,讓全國各地的工廠子弟找到了共鳴:沈陽鐵西區的老工人看著直播熱淚盈眶;株洲電力機車廠的老父親,看著兒子穿著印有“韶山型”(中國早期電力機車型號)字樣的球衣在場上拼搏,激動得說不出話;洛陽拖拉機廠的后代,在觀眾席上仿佛看到了父輩年輕時的影子;湘潭鋼鐵集團的退休勞模,摸著珍藏的“生產標兵”徽章,眼淚滴在搪瓷杯上叮當作響;造飛機發動機的331廠老工人,摸著觀眾席上堅固的鉚釘感嘆:“這手藝,跟咱當年造渦槳葉片一個標準!”甚至還有湖北游客專門為了一碗地道的醴陵炒粉鑊氣奔赴株洲——“制造名城”的榮光,正通過這場籃球賽,熔鑄成“幸福株洲”的萬家燈火中。
硬核美學:制造名城的的當代表達
株洲的工業根基深厚得驚人:方圓幾公里內,一盞茶功夫,可集齊軌道交通裝備的上萬零件。這種刻在骨子里的工業基因,讓“廠BA”充滿了獨特魅力:
工業符號活起來了。觀眾席隨著歡呼震動,感覺像萬噸機器在鍛打鋼鐵。啦啦隊跳著“火車頭機車組裝舞”,退休車工的手指忍不住跟著比劃車床操作。比賽結束,幾百架無人機升空表演:燈光先是組成1954年建廠時的煤油燈陣,接著變成沖上夜空的“韶山型”火車頭,引發一片帶著金屬質感的歡呼,最后化作一個巨大的、象征株洲硬質合金產業的晶體模型。一位老鉗工摘下眼鏡感嘆:“當年我們肩扛手抬造火車,如今機器鳥替我們飛了!”整個球場就像一個流動的智能工廠,汗水是新的冷卻液,吶喊是重新拉響的汽笛,夜空的光軌書寫著工業文明的新篇章。
情感連接更深了。中車株機隊長的球衣上印著父親的工號,那是穿越時光的親情印記。株硬集團的博士球員投出精準的三分球,仿佛把實驗室的數據完美搬到了球場上。招商會上有人說:“看看株洲企業在球場上錘煉出的精氣神!”這話擲地有聲。球場上的拼搏勁兒,就是這座城市最硬核的“鋼印”。
鄉愁有了味道。賽場邊的炒粉攤,一周就能賣出百萬元的“鄉愁味道”。廠區小賣部的“601”老冰棒,一天能賣掉三萬支,那是幾代人的童年記憶。當冰棒的甜香混著附近工廠里數控機床的獨特氣味飄過看臺,我仿佛又聽到老師傅的話:“那是硬質合金的滋味?!比藗冑I的不僅是零食,更是一張通往記憶深處、感受工業精神的“通行證”。
淬火之城:工業基因的永恒結晶
賽場上,仿佛匯聚了三個時代的光:1954年建廠煤油燈的微光,1988年廠礦球場上碘鎢燈映照的汗漬,2023年LED巨幕下萬千笑靨的光彩——它們共同繪就了“制造名城,幸福株洲”的精神圖景。
老廠房斑駁的墻縫里,似乎還殘留著當年氧化鎢粉末和汗水的混合氣味。橫幅上“追求過硬,進取無限”的話,隨著電子記分牌的跳動,深深刻進人們心里。這里沒有浮夸的流量,只有經過歲月淬煉的靈魂在真誠地燃燒。
當“中國名企邀請賽”的藍圖畫卷舒展,“廠BA”的籃球聲將響徹更多地方。那些在籃筐下躍動的身影,既是流水線打磨的精密零件,更是新時代的工業詩人。他們用汗水撰寫新的《天工開物》,每一次搶斷都蘊含著大國重器的核心力量,每一次助攻都傳遞著株洲制造的精密基因。所有被鋼鐵工業塑造過的人們都在宣告:我們的鄉愁,是那淬火池中永不熄滅的星火;工業文明的傳承,就像千度爐火中硬質合金的永恒結晶——這是制造名城的根魂所在,更是幸福株洲的精神原鄉。
株洲,這座血脈里流淌著工業基因的城市,將在每一次籃球的對抗與合作中,完成屬于它的淬煉與新生。只有這座把淬火池當搖籃的城市才會真正懂得:真正的豐碑不在陳列館的玻璃罩里,而在持續沸騰的汗珠與鋼鐵對話的余韻中,永遠矗立在勞動者滾燙的汗水和榮光之間,在齒輪咬合的節奏與籃球撞擊的回響交織成的雄渾交響中,鑄就那份歷久彌新的——工業鄉愁。